最近媒體上掀起一陣林書豪狂熱,似乎以前在台灣沒有那麼在意的MBA(或者說以往大家關注的焦點集中在棒球運動更勝於籃球運動),瞬間轉換了角色. 在大家一片讚嘆林書豪的聲浪中,讓我打從心底佩服林書豪的父母. 我所佩服的不是他們如何把孩子培養成superstar,而是他們的開明. 心想,如果我用心栽培了一個唸哈佛的兒子,我一定不會支持他進入MBA職籃. 雖然姊姊說: “進入MBA當明星球員所賺的年薪比哈佛畢業生還多ㄟ. 而且就算林書豪老了,不能打球了,他還是有一張哈佛文憑可以找工作啊.” 可是,我考慮的不是賺錢多寡的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當媽了之後,觀念變得比較保守,沒有衝勁. 我總是想著:運動員的生涯很短暫,離開職場後再轉職並不容易. 而且運動所造成的身體傷害是永久的,例如:肌肉受傷,筋骨扭傷,衝撞的胸口瘀傷…等等. 並不像小小的皮肉擦傷一般,那麼容易痊癒. 至於畢業後的學以致用也是很重要的. 以台灣目前的職場環境,假設一位求職者,履歷上寫著:哈佛企管系畢業,加上七年MBA輝煌的職籃戰績; 而另一位求職者則是成功大學畢業,有著七年企業管理的工作經驗. 一般來說,台灣公司的老闆會選擇顧用後者來擔任總經理職位的機率高於前者吧!
也許是因為從小父親給我的觀念太深根地固了,他總是教我們上大學要選個好科系. “好科系”在他眼中意味著出了社會以後,可以平平穩穩的賺錢,安安定定地找份工作. 而這份平穩又安定的工作,既要能夠免於勞動的辛苦,又要能賺得足以養家活口的薪資. 所以父親不會花錢栽培孩子們成為音樂家,畫家,舞蹈家,或是體育選手…等等. 他老是提醒我們: “興趣”不能當飯吃.
林書豪優異的表現推翻了老爸“興趣不能當飯吃”的論點,但是平凡的我,還是會鼓勵Ashley和Ray把運動當成興趣,而不是職業. 畢盡我在乎他們的健康和安全更勝於一切. 雖然我也理解,必須是孩子們有興趣的學科,學起來才會有動力. 而且等孩子們成年了以後,恐怕也不會那麼在乎爸媽的意見和叮嚀. 所以趁他們還小,我還是要告訴Ashley和Ray: 爸爸媽媽不是什麼首富或大企業家,所以沒有多餘的閒錢供你把學習當成玩票性質. 如果爸媽提供學費,讓你去學習喜歡的才藝或學科,請你一定要用心,不許半途而廢. 如果你將來有能力,請拼個好的公立大學. 如果已經盡了努力,但還是考不好,那也沒關係. 至少趁年輕時,學個一技之長,不要浪費生命.
這個世界上,像林書豪這樣成功的個案不多. 希望Ashley和Ray學到的是林書豪練習籃球時的毅力和耐心,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自信心.
以下是網路上轉載的好文章:
主題: 你不必追求優秀, 但你可以做到良好
原作者:不詳
有一位同事美麗而又文靜,
說話語速總是慢慢的,
音量總是小小的,
但很能說到人的心底裡去,
你不知自己是什麼時候被她看穿的。
她的業績說不上傲人,但也無可挑剔;
她嫁了相愛的普通人,日子過得波瀾不驚;
她不要求孩子學這學那,雙休日一家三口就去遊玩;
她每天都要午睡,每天都做健美操,生活很有規律;
她從不嫉妒榮譽加身的同事
也從不鄙薄偶犯錯誤的同事,
只對勢利小人冷眼旁觀,卻也不惱,
她覺得他們不會有好的心態與好的結局。
她心明如鏡絕頂聰明,
與周圍一些拚盡全力
卻活得七上八下不盡如意的人相比,
我總覺得她的人生本來還可以更為出彩,
而她沒有去做
有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我們兩兩相對,
她說起她父親的一句話奠定了她的人生,
讀初中時她體質非常弱,
任何體育活動都沒法參加,
學習又非常爭勝好強,
偶爾有一門功課得不到第一就
會難過就會自責。
父親說:「以你的條件,你不必追求優秀,
但你可以做到良好。」!
她很聽父親的話,
比較輕鬆地將每門功課都保持了良好,
同時她的體質也恢復到了良好的狀態,
高中畢業她給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學,
壓力不重反而發揮良好,她輕鬆地考上了重點大學,
畢業時她選擇了中等城市的專業對口單位,
她只求離父母近些,可以相互照料。
她娓娓地講述著這些,
就如她不急不躁地構築她的良好人生。
良好人生肯定不被小說家與劇作家看好,
因為良好人生不能構成他們的創作素材,
他們更感興趣的是──
事業有成而家庭破碎,
金璧輝煌的陰影裡藏匿著墮落,
幸福來臨卻緊隨著死神。
有一項優秀就總有一項不及格。
生活何嘗不是同樣地乖戾,
倘若某個人的某個單項特別地優秀,
他人生的另一重要項目,
缺憾往往也特別地大。
或者是,正因無可彌補的缺憾,
才發憤地去追求優秀。
所以良好人生的境界實在已經至高。
當一個人的事業、愛情、品行、
心境乃至體格都能達到良好時,
誰說那人生不夠優秀 ?
米蘭昆德拉有一本書叫「生活在他方」,
我對這五個字有很好的聯想,
我們的生活總是在遠方,
都在想:如果明天我有錢,我就可以……。
但是如果你現在賺少錢不快樂,
就算你有再多的錢,我保證你也不會快樂。
如果你一個人的時候不會自得其樂,
即使嫁了人,娶了老婆,
別人跟你一起一樣不快樂。
如果現在不懂得享受生活,
未來也不會享受生活。
有人問什麼叫做自由?
所謂的自由就是:
「你想要拒絕一個人的約會,
已經不需要任何理由,
你有權利過自己要過的生活,
有權力去自己要去的地方。 」
其實生活很簡單。
男人跟女人都很喜歡在自己的人生設一個 deadline。
比如說:
我 25 歲一定要結婚,
26 歲一定生孩子,
30 歲時一定要一男一女,
31 歲的時候一定要有房子……
所以很多決定就很草率。
如果剛開始你找的那個人就不對,
往後再怎麼努力都不對有時候,
我們常常會覺得婚結了,所有問題就沒了,
那如果結了婚還有問題,就趕快把小孩生一生,
其實你的問題在這個階段沒解決,在下個階段只會變大。
你對未來不用期待太多,期待太多……
老實說挫折感會很深。
不如看看你現在做什麼事情,
會讓你覺得很自在,吸收到很多的東西,
那個時候你才會覺得人生真的很充實。
另外──
一個人如果太努力在活給別人看,
就會痛苦得不得了。
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還不錯,
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你的時候,
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別花一輩子的時間去過生命
而不用一天的時間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