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了配合Ashley升上小學一年級,全家的作息跟著一起改變.  大家都在6:00AM起床,當然身為媽咪的我就要改成5:45AM起床,才能讓全家一起享用溫暖的早餐.  還好,現在天氣漸漸入秋,早起的天氣還挺涼爽舒適.

Ashley23s.jpg     

有時Willy早上載Ashley去學校,有時輪我載,端看當天誰比較需要用車.  如果是Willy和Ashley一起去上學的早晨,我便可以唸圖書館借閱的書籍給Ray聽(因晚上已沒有時間唸睡前故事給孩子聽了),或者帶Ray到河濱公園打籃球,或者騎腳踏車.  運動完後,回家洗個澡,再帶Ray走路去幼稚園,9:00AM時間剛剛好.  回程到全聯福利中心採買今日的生鮮蔬果.  到家後,先把湯料備著,抑或先熬煮排骨湯頭,再趁空檔清洗衣服. 

 

約莫11:15AM左右出門等公車,到小學接中午就放學的Ashley回家.  本來打算每天中午都要親自做午餐給Ashley寶貝吃的,但有時因老師交代明天要帶的東西,家裡沒有或者不齊全時,便急忙採買學校要帶的東西,所以還是在外面隨便吃吃.    通常在回家的路上,還是會先買個茶葉蛋給Ashley墊墊肚子,因為就算有幸在家吃午餐,大概都已經下午一點多了..

 

每天一回家洗完澡, Ashley便會自動自發地開始做功課.  之後,開始做TreeHouse的功課.  在課業上,Ashley的表現完全不需要我擔心.  到是Ashley不肯在舒服的床上好好睡上一小時的午覺,這一點倒是讓我比較擔憂(她只會在回程的車上小瞇一下).  如果捉到空檔,Ashley總是靜靜地窩在家裡的某個角落看書,而不會吵著要我陪她玩動態的遊戲或活動(唉~擔心她的視力啊~).

 

一星期中有三天TreeHouse 4:50PM~6:50PM的課,原則上4:35PM出門即可.  但Ashley往往在4:00PM就已經書包背好等著,一直問我: “要出發上課了沒?”  感覺上Ashley並沒有別人說的小一新生症候群,例如:賴床,怕生,討厭寫功課…等等負面情緒.  反而喜歡上整天課.  倒是我這個神經緊張的媽咪,一直戰戰競競地看待每一份老師交給家長的資料,每天上網check老師公佈在班級網頁的訊息. 

 

現在國小裡有指定要閱讀的經典100書籍,乍聽之下覺得好像很多本.  但前兩天帶她到附近的圖書館辦理Ashley的專屬借書證.  偶然間查詢了一下自己借閱書籍的記錄,才發現光是借書唸給孩子聽,到目前為止就已經有142本的記錄,還不包括買的書和雜誌.  所以學校的要求,Ashley應該是可以達到的.

 

只是這次我堅決不用買書,而要Ashley用借書的方式完成閱讀經典100的認證.  以前圖書館借回家的書都要偷偷藏著,因婆婆說上面有很多細菌,她堅持Ashley和Ray只能看“新書”.  上回整理書櫃,丟了好多看過的童書和雜誌,真的覺得好可惜!

 

希望Ashley升上小一後,能學習到更多,結交到更多好朋友.  媽媽會陪著妳一起加油!

 Ashley&Ray65s.jpg  

 

 

以下是網路上親子天下雜誌中的兩篇文章,對我很有幫助呢!

孩子準備好上小一了嗎?

  • 2009-08
  • Web only
  • 作者:李佩芬

從幼稚園步入小學,是孩子面臨生活大轉變的開始,父母該怎麼協助,讓孩子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短短兩個月,小一新鮮人得面對的生活型態與作息,與幼兒園大不相同。

步入小學,孩子得開始適應:鐘聲是作息的最高指導原則,下課才能喝水上廁所,上課不能隨意走動,學會注音符號後要開始抄聯絡簿,午睡是趴在桌面上休息……哇!怎麼頓時風雲變色?

別擔心!多位低年級導師與過來人父母,合力傳授實用教戰法寶,讓你把幼小銜接的「大階梯」,化為漸次向上的「緩升坡」,順利登頂小一。

法寶一:用正面字眼,描繪新環境
每個「新開始」,都是給予祝福的最佳時機。小一新鮮人即將面對「規律生活、正規學習」的日子,家長在日常交談中,多用「可以交到更多朋友」、「可學到更厲害的知識」、「操場更大」、「圖書館故事書更多」等正面語句形容小學,讓孩子期待小學生活的正向情感不斷滋長,減低害怕、焦慮的負向情緒。

法寶二:大手牽小手,校園走一走
建立環境熟悉度,是「穩定軍心」最有效方式。家長可以利用假日造訪校園,認識學校位置,以及教室、廁所等最常使用的場所。以廁所來說,由於小學多為蹲式廁所,小男生的便斗也比較高,父母可藉機指導孩子如何放好雙腳、抓好「角度」與「方向」,掌握最佳「噓噓」與「嗯嗯」位置,並示範如何才不會弄髒地面與衣褲。

小孩作息深受大人影響,夜貓族父母也應嘗試調整作息。可先陪孩子入睡,再起床繼續處理未完成的事,不僅創造睡前相處時間,也避免孩子跟著父母晚睡,錯過優質早餐時間。好好坐在餐桌旁,從容吃頓富含優質蛋白質的早餐,是父母可提供給孩子的最佳學習武器。

法寶五:生活自理能力,最重要
「台灣家長都太重視課業學習,忽略了生活自理能力」,不只一位低年級導師如此感慨。從書包書桌整理到衣著整齊清潔,都是小一學生在學校必須面對的「生活功課」,父母在家應把練習機會還給孩子。

如學校課桌抽屜,孩子經常塞得亂七八糟,可透過「書背朝自己,大書住下面、小書住上面」的置物原則,以及教孩子找書時掌握「整疊拉出一半,抽出需要的那本」等小訣竅,讓抽屜井然有序。櫃子裡面也可放一個小籃子,指導孩子將小文具放籃內、大物品放籃外排好。

保持座位整潔,在家也能先訓練。有些學校會讓孩子負責班上或座位周遭打掃工作,若在家裡有練習拿掃把的角度與力道,掃地就不會變成「揮掃把」。中午用餐後課桌難免油膩,若在家就曾練習扭轉濕抹布,清潔課桌面就能游刃有餘。

法寶六:等待與耐性,需同步成長
幼稚園到小學,也是從「立即獲得」到「學習等待」的過程。

幼稚園有兩位老師,較能周全顧及全班情緒;但小學每班通常僅一位老師掌控,孩子必須學習有耐性「等待」老師幫忙。父母可每天花十分鐘,讓孩子練習「坐在座位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數週後漸次增加至二十分鐘,至少以三十分鐘為目標。

要改變幼小孩子行為,可掌握以下步驟:一,一次只改一件事情;二,有進步就記錄、給予獎勵;三,一開始採取低標,隨熟練度提高可提高標準;四,一項行為改好後再換下一個。父母要有至少兩星期到數月的長期抗戰心理準備,中途停止就前功盡棄了。

先跑未必先贏,學習態度更重要

一年級是正規義務教育的起步,孩子必須開始跟著教科書進度,專心聽講學習。為協助低年級孩子建立良好學習習慣,多位專家建議父母運用以下訣竅,幫助孩子減少減少學習過程的挫折與不適應。

訣竅一:購置學用品,重安全實用
「自己的」新書包、「我的」新鉛筆盒,都可增強上學的期待感。但父母在購買學用品時,不能任憑孩子喜好,也須留意實用與安全性。

.鉛筆:小肌肉不夠發達的孩子,可從HB三角鉛筆開始練習,之後再慢慢轉用六角與圓形鉛筆。也可透過握筆器,建立正確握筆姿勢。小一生還不太能掌控握筆力道,不建議使用自動鉛筆。

.色鉛筆或彩虹筆:留意是否容易塗抹上色,彩虹筆則須容易抽換顏色。

.橡皮擦:忌選複雜造型,以白色軟性橡皮擦為佳。

.尺:不要太厚或太長,儘量選擇透明材質,方便對準目視。

.鉛筆盒:花俏機關不宜太多,以免上課把玩分心,大小要能裝入筆與尺。

.美術用品:體積龐大的組合式用品,會佔據整個桌面,最好分項購買。若使用姓名貼,每枝蠟筆或色筆各貼一張,會比只貼在盒上有效降低遺失機率。

訣竅二:功能性書包,須搭配正確收納習慣
拉桿式書包上下樓不易,容易絆倒自己或他人,對小一生暗藏危險,多數老師仍推薦傳統雙背帶式書包。購買時千萬別只看圖案,最好能先試背,留意是否隔層分明、輕巧實用、密合防雨,以及能否容納大開本書籍等。

現代父母重視孩童發育,講求人體工學的功能性書包順勢崛起。要注意的是,再好的書包也要搭配良好使用習慣,才能發揮作用。例如書包底部儘量貼近尾椎,最好有可調式插扣腰帶減輕肩膀壓力。書包連同書本重量,不宜超過體重的一五%,愈厚重的書本應該愈貼近背部擺放,並加以固定避免晃動。若書包一側放了裝水水壺,另一側最好也放些物品平衡,避免受力不均。

訣竅三:水壺餐具,留意耐熱標示
若水壺的材質有問題,或設計不良難以清洗,反而容易成為病菌滋生溫床。購買時須留意標示材質的三角形內數字,編號二號與五號可耐熱到沸點以上,多用來製作奶瓶或微波容器,較穩定安全。市售的寶特瓶、瓶裝水罐,容易因悶熱而釋放化學物質,應該避免。

訣竅四:坐姿與執筆姿勢,護眼關鍵
根據教育部九十七學年度統計,小一近視率為二八%,小三增為四三%,到小六更超過六成。這與孩子寫字時習慣筆桿前傾、彎腰駝背、坐姿不良有很大關係。

以握筆姿勢來說,父母可掌握「大姆指與食指夾住筆桿,中指在筆桿下當靠山,無名指與小指併攏」的原則,離筆尖約三公分,讓筆桿自然落在虎口。

訣竅五:建立閱讀與訂正習慣
一年級課業不會太難,多位老師都認為,與其讓孩子花很多時間寫評量,不如及早培養閱讀習慣,更有建設性。尤其語文能力高低,會連帶影響其他科目,例如數學應用題,就必須以足夠的文字理解力為基礎。

不只一位老師指出,良好的訂正習慣,要從低年級培養。家長檢查作業時,可往前檢查孩子是否確實訂正,並讓孩子說出前後差異何在,避免一錯再錯。

訣竅六:注音符號,並非認國字的基礎
注音與國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符號系統。許多研究都指出,孩子不需先學會注音才能辨認國字,與後續的學習適應狀況也沒有直接關聯,家長不必過於擔憂。若仍希望孩子能提早學習注音符號,則需留意方法,免得打壞學習胃口。

常見讓孩子從ㄅㄆㄇㄈ背到ㄢㄣㄤㄥ,然後從中間隨便指一個問孩子「這怎麼唸」的方式,不僅枯燥沒效率,也容易陷入「不從頭開始背就回答不出來」的窘境。可以透過有注音的童書問孩子:「這頁哪些字有ㄅ?哪些字有ㄛ?」或讓好動的孩子以身體「扭」出注音符號。

系統性的拼音,最好還是等老師教。現在學校都是先拼下面兩個韻符,再搭最上面聲符發音,如「點」(ㄉㄧㄢˇ),會先拼ㄧㄢˇ,再加上ㄉ音。此外,有些注音符號發音近似,如ㄛ與ㄡ(ㄡ有ㄨ的音),ㄝ與ㄟ(ㄟ有ㄧ的音),ㄣ與ㄥ(發ㄣ音口腔較扁平),家長指導孩子時要留意正確性,以免日後反而得費時矯正。

訣竅七:數學培養「量感」,背誦前先理解
有些孩子入學前就開始背數字或乘法表,但其實更重要的是具備數字與數量關係的「量感」。平常吃葡萄或荔枝時,可以一顆顆拿給孩子並數出數字,讓數字與數量相互對應。太早背誦而不了解意義,對孩子的數學能力並無幫助。

量感建立後,家長可透過「輪流」與「先順背再倒背」的技巧,讓孩子熟悉數字。例如上樓梯時一人唸一個數字,從一慢慢開始正數;順著數很熟悉後,再輪流練習倒數,都有助低年級的數學學習。

 

 

 

做好準備,快樂上小一

2011-08

親子天下雜誌26

作者:陳珮雯

 

孩子帶到學校的早餐原封不動帶回家?上課了還在操場玩?要上廁所卻沒帶衛生紙?…… 習慣被「照顧」的孩子,如今要「上小學」了,然而孩子不會一夕之間突然成熟。四大對策,幫助將上小一的孩子順利銜接小學生活。

精彩重點

快樂開學季

(畫一個長方型)×2、(畫一支筆)數5、(畫一張嘴)國3」,兩年前,家有小一生的許姿怡(化名),攤開兒子的聯絡簿,卻發現上頭充滿許多成人無法理解的符號,例如上述符號真正的意思是:「有兩張通知單請家長過目、寫數學課本第五頁、唸國語課本第三課。」


家有小一生的爸媽,可能還會發現孩子出現不同於以往的舉止,例如把玩具放進冰箱,隔天再檢視玩具冷藏或冷凍的結果。或是非常具有冒險精神,玩溜滑梯時,總愛嘗試各種花式溜法。


此外,小一的孩子,手眼協調也處於發展中,字很容易寫得歪七扭八、抹布不見得可以擰得乾、一餐飯吃完,飯粒依然掉滿地……


小一老師常見的四大困擾
六足歲孩子身心都還未充分發展,但因為脫離了幼稚園「上小學」,總讓成人認為,孩子應該長大了,對孩子開始有許多期待。事實上,「小一孩子的身心還像個幼兒,」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說。也因此,小小新鮮人常出現令老師困擾的行為:

 

困擾 1 除了教學,還要當保母
廁所滿牆的「黃金」、學生上課一進教室滿身的尿味、教室垃圾筒充滿著三明治、早餐到放學時才一口吞掉、一隻雞腿啃兩小時、滿地的蠟筆沒人認領、個人置物櫃滿到塞不下一件衣服……


在各種生活自理項目中,吃飯、上廁所、收納是最令小一老師頭疼的三大困擾。「小一的師生關係亦師亦媽」,曾獲台北市優良教師獎、擁有十多年低年級教學經驗的實踐國小老師張寶文說,帶小一生,老師還需兼具保母的角色。


幼稚園的設施是專為幼兒打造,尤其是如廁的環境:坐式、體積較小的馬桶,馬桶旁一定有衛生紙。但是,小學多半是蹲式馬桶,而且沒有衛生紙,不少孩子因為來不及帶衛生紙去廁所,如廁完之後只好用手抹乾淨屁股,再把「黃金」往牆上擦。即使有坐式馬桶,孩子也不懂得帶衛生紙將前人遺留在坐墊的穢物擦拭乾淨再坐上如廁,導致一身的尿味走進教室。


小一的孩子剛好在換牙,小學的飲食不會特地將肉塊燉得軟爛或切成小塊,因此,有些孩子會花上兩小時的時間進食。至於帶到學校吃的早餐,孩子通常在上課前吃不完,下課十分鐘又忙著玩,早飯就塞在書包內,沒人知道孩子吃了沒,直到放學了,孩子想到帶回家會被爸媽罵,乾脆往垃圾筒裡扔。

另外,專屬孩子的置物櫃、抽屜櫃,給仍未有收納概念的小一孩子使用,用品常是一整包的塞進櫃子裡,空間滿了,也不知道需要清理,櫃子常常滿到一件衣服都塞不進去。


‧老師教戰:
張寶文建議,請孩子務必放一包衛生紙在抽屜,老師並於下課前提醒,上廁所請帶衛生紙。而為避免孩子早餐吃到放學,教室內可以準備一只早餐籃,請在第一節上課前沒吃完的孩子將早飯放到籃子內,目的是提醒老師,班上仍有孩子未吃完早餐,下課時要提醒孩子吃完。


‧家長對策:
八月時,帶孩子參觀小學,讓孩子試著使用小學的廁所。在家中,也開始養成讓孩子固定時間上大號的習慣。家中的飲食,也可以趁這一個月的時間,讓孩子多接觸大肉塊、粗纖維青菜,多咀嚼,以免營養午餐的時間拖太長,影響下午的課程進度。


至於整理、收納能力的養成,廖清碧建議,趁著暑假,幫孩子準備專屬的書桌、書櫃,開始與孩子提前規劃小一課本、文具怎麼收,也可以與孩子一起收玩具,並藉機分享分類、收納物品的方法。

 

困擾 2  老師的指令,有聽沒有懂
也是小一老師的許姿怡,兩年前從高年級調至低年級教學,在一堂「認識五官」的課程中發下學習單,並在講台上說明:「請小朋友用彩色筆圈出眼睛」,沒想到,有孩子居然拿著色筆往自己臉上畫。


類似的笑話其實層出不窮,張寶文曾設計了準時吃完午飯的獎勵制度,有鋪好桌巾可以獲得一張獎卡,準時吃完飯可以獲得兩張獎卡,再擦完桌子可以獲得三張獎卡,每天都有學生來問:「我今天鋪了桌巾,準時吃完,但沒有擦桌子,到底我可以拿幾張獎卡?」


‧老師教戰:
小一孩子的語言理解、認知未成熟,複雜或模糊的指令,其實對孩子是種困擾,很容易誤解老師的語意,更容易造成孩子回家誤傳指令,引發親師溝通的誤會。所以老師傳達指令時,要秉持簡單精確的原則。例如學五官,希望孩子畫出眼睛的位置,必須加上「在發下的紙上」這幾個字。設計獎勵制度時,也力求簡單,如上述午飯獎勵有各種可能的情境組合,還要再用到數學加、減概念,對小一的孩子來說過於複雜。

 

‧家長對策:
在家中常與孩子對話,廖清碧指出,在對話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理解成人的語意,例如問孩子:「你覺得媽媽剛剛說的是這個意思嗎?」或請孩子敘述一遍自己理解到的語意,再與孩子對話釐清語意。


困擾 3  課堂時間常在扮教官
上課鐘響,老師仍滿操場跑的請孩子回教室,一進教室,又要不斷請學生「安靜!」「坐好!」帶小一的班級,管理秩序的時間可能比授課的時間還多。


幼稚園多數沒有所謂的上、下課鐘響,還不習慣上、下課節奏的小一新鮮人,有時沒有意識到鐘響了就要進教室,老師就得一一去帶孩子回教室上課。


孩子上課中突然起身走出教室,也是小一老師常見的困擾。政大實小研究主任游雅婷說,小一的孩子仍然很自我、很純真,當下想到早上擦桌子的衛生紙沒丟,沒有意識到老師正在上課,就會馬上站起來走到教室後方的垃圾筒丟垃圾。


‧老師教戰:
管理小一班級的秩序,發展只屬於師生之間的術語,是張寶文的策略之一。「當我喊『一二三睡美人』,孩子就知道要接『四五六木頭人』,喊完口號,學生們也跟著靜悄悄,」她說,師生專屬的術語,會讓孩子覺得守秩序是一種遊戲,不是規範。

 

‧家長對策:
開學前,試著運用鬧鐘演習小學四十分鐘一堂課、下課十分鐘的作息節奏。廖清碧指出,爸媽可以向孩子說明,聽到上課鐘響之後,是屬於老師的時間,這時就要回到教室、不能任意做自己的事,要遵守老師建立的規則。


困擾4 家庭面貌多元,教學難掌握
單親、隔代教養、新住民、弱勢,家庭面貌愈來愈多元,加上融合教育的實施(將身障、特殊學習障礙等學生安排於一般班級裡),孩子學習的個別差異擴大,也考驗老師的教學。


為了讓學習落後的孩子趕上進度,在高雄市任教十多年的老師林玉華表示,只能運用下課十分鐘或中午休息時間進行補救教學。但近兩年,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學習落後的狀況愈來愈嚴重,老師根本力不從心。


‧老師教戰:
「共養政策」是張寶文發展出的班級經營方式。她認為,一個班級是個大家族,而家族成員不只有孩子,還包括家長。因此,開學第一天,她會趁家長都在學校時,召開班級家長會,告訴家長,大家都是這個班級社群的生命共同體,班級裡任何一個孩子的事,可以說是這個社群的共同責任,每位家長都是彼此育兒的後盾。

 

‧家長對策:
當孩子回家告訴爸媽:我們班有同學和我不一樣時,廖清碧建議,家長不要放入太多主觀意見談論特殊的孩子,而是引導孩子點出特殊孩子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事實,進而鼓勵孩子思考可以如何主動協助同學。


而小一的孩子很喜愛成人的讚美,因此,家長可多運用這份特質,多讚美孩子幫助同學的行為,即能從小養成孩子的同理心。


小一生小幫手—姓名貼

小一的孩子還沒有物品所有權、物品價值的概念,在地上撿到一枝筆,孩子就會認為:我撿到就是我的。在玩具分享日也可能用500元的玩具交換5元的糖果回家。

 

因此,家長除了趁暑假開始向孩子說明所有權、價值的概念,張寶文提醒爸媽,帶到學校的任何物品,一定要貼上姓名貼,即使是一盒蠟筆,每一枝都要貼姓名貼。這麼做是避免物品遺失,引起兩方家長的不愉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小學一年級新生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my 的頭像
    Amy

    Amy House

    Am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